《士兵突擊》記號─成才
成才給人的印象,就像白鐵軍形容的那樣 —— 華而不實、賣弄聰明,別人能如此輕易地將他看穿,是因為他雖然有許多花花腸子,卻還仍舊生活在自己那一元的世界裏。
他的愛和恨、憧憬和恐懼,都來得簡單而又鮮明,帶著理想化的色彩,因此也顯得特別幼稚。
成才的第一次轉變,是在他決定從七連跳槽的那一刻。
這時的成才已經懂得權衡利益、得失,已經開始為自己的將來做實際的考慮了。
他並非不知道,自己是七連連史上第一個跳槽的兵,他並非不知道作為這「第一個」,自己需要承受多麼大的壓力,然而在他的心裏,付出這些代價,換來一個實實在在的「前程」 ,是值得的。
那是他第一次看穿了夢想、看穿了豪言壯語。他心中的天平,倒向了並不美麗,卻真真切切的現實。
從那一刻起,他徹底告別了那顆傻乎乎的「小水滴」。
真實的生活是沉重的。
一般人往往覺得,做一個理想主義的英雄,需要極大的氣魄。
但其實,選擇面對生活的真實,比前者更需要勇氣 —— 非但是拒絕自欺欺人的勇氣,而且還需要面對孤獨的勇氣 —— 在現實的世界裏,陪伴你的只有自己。你所做的任何一件事,都不再會有觀眾捧場,因為你不是做給別人看的,你已經過了那個愛演戲的年齡。
於是成才淒淒惶惶地,在大雨裏離開了七連的宿舍,願意送他的只有木木一人而已。
他早應該想到的,他選擇了這條路,也就選擇了這樣一種風景。
在整個七連裏,絕不是每個人都對自己的集體一片赤誠的,但真正邁出了跳槽這一步的,只有成才一人。
於是,一瞬間大家對他同仇敵愾,他變成了鋼七連裏的猶大,也同時讓其餘的人好好地做了一回耶穌 ——佔領道德的制高點,那感覺好極了。
這正像現實中,很多人從沒有幹過是什麼出軌的事兒,並不是因為他們有多麼高尚。他們只是缺乏一種跟集體、跟潮流、跟世俗的成規逆向而行的勇氣。
他們不願意偏離「善」 ,只是因為害怕被孤立而已。而一旦有人邁出了偏離的那一步,他們就會蜂擁而上、積毀銷骨,籍此來安慰、肯定自己的中規中矩。
從這個角度來說,成才的身上,自有一股不俗的魄力。
但是這種魄力讓他鑽進了一個死胡同。於是那樣的選擇,他不久之後又經歷了一次。
這次比上一回來得還要殘酷、還要讓他措手不及。這一次,他在眾目睽睽之下拋棄了受傷的561。
後來的事實證明,他的選擇大錯特錯 —— 比上一次剛剛跳槽就被分到草原,還要錯得多。
袁朗帶著墨鏡,站在離他們數 十米 遠的地方。倘若當時成才的身後,是甘小寧、白鐵軍或是別的什麼人,也許他還不至於這麼倒楣。可那被他拋棄的兩人,偏偏是561和許三多。
當還剩一個名額的時候,木木拼了命也要把561繼續背在自己身上, 為了什麼?他是想以犧牲自己的方式,把這個名額讓給561。
木木的一根筋脾氣又犯了。
而他的企圖561也立刻看出來了,於是一邊笑著說:「到了嘴邊的饅頭咱都不吃,咱現在為什麼要做這種事?…… 我用得著你這樣施捨麼?」
一邊拉響了棄權的信號彈─他不願意要木木的施捨,更不願意拖累木木。
在這個他幾乎為之丟了性命的、他幾乎為之毀了自己一生的競賽的終點,在成功觸手可及的那個瞬間,他選擇了忠於自己的驕傲和良心,而不要一丁點兒慰籍。
站在 十米 開外的袁朗,怎麼會看不明白木木的動機,又怎麼會猜不透561的心思呢?
他一向居高臨下、駕馭別人,這次卻明明白白地看到,面前的這兩人,一個純良,一個高傲,卻一樣的不可駕馭;因為他們心裏,都裝著遠比進他的老A、得他的青睞更加重要的東西。
然後袁朗轉過頭來,斜睨了一眼靠在卡車邊的成才。
他對這個男孩子的種種印象,就定格在了那鋒利而又沉默的一瞥裏。
成才不傻。
他未必沒有猜到當時袁朗對自己的成見,他未必沒有想到拋棄隊友這一行為所帶來的風險。但是他願意賭這一把。
我發現,他每一次面臨抉擇的時候,抓住的總是那個更加真切、實際的東西,比方說,卡車;放棄的總是那個相對遙遠、模糊的東西,比方說,袁朗的心思。
這是不是一種沒有安全感的表現?他時刻很緊張、時刻很懷疑,他迫切地需要那些看得見、摸得著的東西,作為對自己的肯定和慰籍。
正如他掛在嘴邊教育木木的那些話:「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咧!」 、「你不好好幹,就要去餵豬咧!」
他的危機意識,以各種各樣的形式,表現在他的舉止、談吐裏。
他為什麼會有這麼強的危機意識呢?
561有一次虎著臉告訴木木:「軍隊,是個適者生存的地方。」
在這個適者生存的軍隊裏,聰明的成才,他看到了些什麼,又學會了些什麼?
他看到過身邊很多的人、很多的事。他看到過史今、561的復員,他看到過鋼七連的解散,他也一定記得木木最初在七連的日子裏,體味到的那些痛苦和艱難。
我不知道這些事情對他有著怎樣的影響,只記得他經過了袁朗一番精准殘忍的剖析之後,對木木說:「我昨晚想了一整個晚上,想以前的事兒,可是我只記得參軍前在上榕樹時候的事兒了,在部隊裏的日子,怎麼想也想不起來,最後都想哭了,卻仍然什麼都想不起來。」
這個「想不起來」 ,究竟是因為什麼?是像袁朗所說的,別的人、別的事從來沒有進過他的心裏呢,還是恰恰相反:那些事情對他的觸動太大,他從中學到的,太多了?
袁朗認為他冷漠、見外 ——任何的人、任何的事都不能進到他的心裏。他永遠在乎那些死的概念、利益,而漠視那些活的體驗、感情。
成才體會了袁朗的意思,後來自己也說,要像一棵樹那樣活著,有自己的枝枝蔓蔓,會理解、關心別人,會珍惜生活裏那些生動的東西。
說到枝枝蔓蔓,我忽然想起了他的名字 —— 成才。成才,成材,說的好像是一棵小樹,終於會長成棟樑之材。
為什麼要長成棟樑之材?是為著最終要被人挑中、砍倒、拿來蓋房子吧。
你見過哪座房子的棟樑椽木上,還帶著樹葉、樹杈、帶著自己的枝枝蔓蔓?
成才像一顆小樹,原本搖曳多姿。他是什麼時候起開始砍自己的那些枝葉的呢?—— 就是他開始「想不起來」 的時候 —— 在他參軍以後,在他進入社會以後,在他慢慢長大的時候。
他自斷枝葉的行為,對我們來說其實一點兒也不陌生。
你記不記得,在我們很小的時候,就曾一遍遍被人問著同一個問題:「你長大之後想做什麼呀?」
理想的回答一般有以下幾種:科學家、醫生、老師、軍人等等等等。大家是這麼著急。
在小樹還是樹秧子的時候,就迫不及待地問它們道:「你長大之後想被怎麼砍?將來被砍了以後,你是想做房梁呢,還是柱子?或者想做房頂?自己選一樣,然後朝著那個目標去長吧!」
我們的教育就是這樣的,我們的社會也是這樣的。環繞在我們身邊的,總是計畫被如何砍倒、加工的問題。似乎人們並不關心,作為一棵樹本身,作為一株有生命的植物,它有什麼價值。
當成才忽然發現自己沒有枝枝蔓蔓的時候,我覺得很諷刺,也很悲哀;因為現實中的我們,誰不曾削尖了腦袋、削光了枝枝蔓蔓,只為從千軍萬馬之中擠過一座座的獨木橋呢?——我們自己,就是打他這條路上這麼過來的。
成才的身邊,並非沒有一些枝繁葉茂的人。
史今是那樣的生動、細膩,他在一個地方待了九年,該有多少割不斷的聯繫?
可是,他的成績下滑,又沒有像木木那樣立下奇功,活捉老A,幾個機會他一旦錯過,就等來了自己復員的命令。
那一刀,斬斷了他所有的枝枝蔓蔓。他走的時候,身邊的人不是撕心裂肺,就是黯然神傷,可是,在營團一級的軍官眼裏,他不過是一個名字,一堆資料,一截放久了的木材罷了。
老七呢?
老七對自己的鋼七連,有著多少枝枝蔓蔓的情感?
可是一個整編過後,他就只剩下許三多給他立正了。
那種十指連心的疼痛,他只能咬著牙在空空的營房裏消受。
還有袁朗,為了成為中校,爬到老A隊長的位置,他經歷過些什麼?
他砍斷過多少別人的、自己的枝枝蔓蔓?
看過這一切的成才,選擇了拋棄自己的枝葉、削尖自己的腦袋 —— 是應該怪他呢,還是應該怪生活本身?
袁朗曾經說,自己年輕的時候,最像的人就是成才。
那麼,他一定瞭解成才這樣敏捷的人,取捨時的疼痛和無奈。
這個男孩子的名字叫「成才」 ,但是他的故事,卻是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。
他在那荒蕪的大草原裏,端著一架沒有子彈、粘著瞄準鏡的八一杠,慢慢地學會了成長,忘記了成材。
終於他變得沉穩而又輕鬆了。
他可以在一個人打敗全連的射擊之後,流著眼淚向老七認錯;他可以在得到了老七的原諒之後,告訴木木,自己想復員了。
他最後重新回到老A的選拔,帶著重新起跑之後的振作與輕快,他的神色裏,也開始有了一種「淡極始知花更豔」的自信與自然。
如果沒有這些,他不可能熬過袁朗的那些試探、刁難。只因重新面對袁朗所需要的堅韌,和看幾個小時的羊糞蛋子自得其樂所需要的淡泊,本是同一種東西。
他終於選擇了做一棵真實的樹,有根、有葉,而不是一段風光的棟樑之材。
那麼,究竟什麼是「成材」呢?
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之中,就要有生存的競爭,就會有入世、用世的時候(尤其是一個他那樣性格的人,尤其是他選擇的那樣一條路)。
而一顆真實的樹,只能生長在天地之間。它不是任何一棟房子所能容得下、用得上的。成才成才,他最終又會如何「成材」呢?
最後那個四人同舟,在大海上飄蕩的鏡頭,仿佛比喻的就是成才的將來。
袁朗說,他的路會比木木的長,他可以走得很遠很遠 —— 他有著木木所望塵莫及的心機和眼光,現在又有了木木身上的沉穩和堅強。
但是,那「棟樑之材」與「枝枝蔓蔓」間的矛盾,卻永遠也不會消失。這就意味著,他長得越大,爬得越高,就越要經歷取捨、遇到艱難,一如袁朗在老A的位置上,亦有許多的隱衷和無奈,亦要經歷許多的殘忍和違心,卻仍有著那「長相守」 的心境 —— 做到這一步,該有多難?
成才,成才,這個曾經輕薄伶俐的男孩子,到此時已經脫胎換骨地長大了。
他眼中看到的,是一片無邊無際的大海 —— 我們漂泊於生活之中,但盡人事,各聽天命,就如同他坐在小艇裏的心情一樣,開闊中有一絲茫然的無奈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