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式油蔥肉燥芋頭粿─Belle's Lab

主廚的叮嚀:
 
變出一個濃濃台式古早味的芋頭粿,炒得香噴噴的油蔥肉燥飄著誘人的五香與白胡椒香,鬆軟綿密的芋頭遇上Q彈米漿,激盪出絕妙滋味,清新芋香呼告著料多味美的滿足,將這豐年的喜悅分享給你
「油蔥酥、五香粉與白胡椒粉」可以說是打造台式古早味的鐵三角,只要有了這三位一體,再嗆入醬油和米酒,平凡的豬絞肉頓時蹦出台式DNA,在熱鑊裡活躍了起來
如果有乾香菇、蝦米等山珍海味來助陣,一下子就能堆疊出濃到化不開的香氣
 
有了「乓貢貢」的油蔥肉燥,來講講台式芋頭粿的主角芋頭。
芋頭也是我身為頭號澱粉控的心頭好,鹹食入菜取其清香、湯頭自然濃郁滑口,甜食綿密香滑足以安撫另一個胃,甜鹹兼具的炸芋丸是個集大成的絕妙組合。
大甲特產檳榔心芋澱粉均質,口感綿中帶糯,浪漫紫色色澤誘人。
不過特別提醒您,處理芋頭要特別小心,因為芋頭外皮會分泌一種具有草酸鈣結晶/草酸鹼的黏液,鹼性極強,容易刺激手指肌膚引發劇癢。
因此削芋頭時最好戴上手套,以避免與芋頭黏液直接接觸,或先將雙手浸泡在白醋、檸檬汁中,亦可中和鹼性、減少刺激。
或者先將芋頭帶皮水煮/蒸熟,藉熱氣破壞表面刺激物質,待冷卻後再削皮。
如果真的不小心碰到黏液發癢,可抹上鹽巴或白醋,以溫熱水洗手,即可減緩不適。
當然也可選購真空包裝的芋頭最為方便,不過新鮮度、香氣與口感不免略微打折扣了。
為了方便換算,我將在芋頭粿中在來米粉、芋頭絲(或芋頭丁)與水的比例調整為1:2:4,在結構裡很重要的在來米粉又稱「粘米粉」,記得選購含米量高、沒有潮味粉味的品牌。
我另外將比例中1/6在來米粉置換為玉米粉Corn Starch,因地區不同又稱作「生粉」、「玉米澱粉」或「粟粉」,放涼後成品較Q彈,如果喜歡帶有透明質感的芋頭粿,也可以澄粉取代。
使用市售粉類雖方便,不過在這個毒粉假米充斥的年代,下次好像該來挑戰自己泡米磨米漿,滋味與健康想必更上層樓
這個台版芋頭糕可以兩吃,炊好放涼後切塊再重新蒸熱,清蒸版軟嫩甜美,趁熱挖著吃很是美味,剖面可見點點芋絲、香菇與蝦米,自己做用料最澎湃
若將芋頭切成小方丁,頗有老街暢銷芋粿巧的口感
 
油煎版則是重口味我本人的最愛,外表煎到金黃恰恰、油香四溢,視覺嗅覺立馬大加分,一口咬下外酥內Q的口感,再淋上經典蒜蓉醬油膏(醬油膏、蒜泥加砂糖混勻),懷舊的滋味令人黯然銷魂。
這次為了強調台味,我拌入油蔥肉燥,若換成臘腸與干貝絲,頓時變身港式茶餐廳風味。
作法:2個 6 Cup/1.5 L玻璃容器(成品約莫是18*14*4cm) 
 
600克芋頭去皮刨絲或切成粗絲(記得戴手套或先將雙手浸泡在白醋、檸檬汁裡)
 
4朵乾香菇泡水切丁保留浸菇水
3大匙蝦米泡水(蝦米可酌量添加米酒去腥)浸軟後擠乾切丁,保留浸蝦米水
油蔥肉燥:
 
起鍋熱蔬菜油,煸香100克豬絞肉
加入3大匙油蔥酥、蝦米與香菇拌炒
 
加入1大匙米酒、1大匙醬油
加入1小匙白砂糖
加入1小匙鹽
加入1/2小匙五香粉
加入1/2小匙白胡椒粉拌炒入味(可取出適量油蔥肉燥留作裝飾)
 
加入芋頭絲與1大匙醬油翻炒至上色
 
於鍋邊緩緩加進600克熱水,過程中不時攪拌減少黏鍋,煮至微滾
 
另取水晶碗,加入250克在來米粉、50克玉米粉與600克冷水(含浸香菇、蝦米水)調勻至無粉粒狀態的粉漿
 
將粉漿加進鍋中,轉小火邊煮邊攪拌至稠糊幾乎可成團的程度
 
將芋頭糊均分至兩個已抹油的耐熱模型中,表面抹平
大火加蓋蒸60~75分鐘(越厚所需時間越久),至筷子戳入後不粘黏後取出放涼
 
我的炒鍋循換設計較差,於頂部多覆蓋一層鋁鉑紙以阻隔水蒸氣滴入
可燒一壺熱水在旁備用,於鍋底將燒乾時添加
 
芋頭粿剛出爐時較柔軟,連同模型放涼定型後,以刀尖沿邊緣畫一圈即可脫模
切塊蒸熱即可食,或切片油煎至表面金黃,佐蒜蓉醬油膏享用風味尤佳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點心
    全站熱搜

    張三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