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jpg 

闖關東文化

十九世紀中葉,虛掩的山海關大門敞開,流民潮湧,洶湧澎湃。人是文化、資訊的載體,人的流動實際上就是文化的流動。

 

闖關東浪潮疊起,意味著中原文化向關東地區大規模挺進,文化交流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。如果說閉關時代的文化交流表現為中原文化對滿洲固有文化的侵蝕,受到封禁的人為干擾,那麼,在開放的歷史條件下,中原文化迅速在關東地區擴散,喧賓奪主了。

 

對絕大多數的山東移民來說,東三省無非是山東省的擴大

 

山東村、河北村等在關東的複製,實際上就是中原文化的平面移植,加上人數占絕對優勢,他們有充分理由保持齊魯文化或燕趙文化,所謂聚族而居,其語言風俗一如舊貫即是。

 

他們可以不必改變自己,削足適履,去適應當地的社會風俗、宗教信仰,使用當地的語言文字等,從某種意義上說,這同樣是文化上的保守主義。

 

趙中孚在論及闖關東的意義時說過這樣一段話:社會意義上,東三省基本上是華北農業社會的擴大,二者之間容有地理距離,但卻沒有明顯的文化差別。華北與東三省之間,無論在語言、宗教信仰、風俗習慣、家族制度、倫理觀念、經濟行為各方面,都大同小異。最主要的是東三省移墾社會成員,沒有自別于文化母體的意念。

 

面對齊魯文化、燕趙文化的撲面而來,關東文化不可能沒有絲毫戒心,也不可能沒有土客矛盾產生,如《黑龍江述略》載:而雇值開墾,則直隸、山東兩省為多。每值冰合之後,奉吉兩省,通衢行人如織,土著頗深惡之,隨事輒相欺淩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張三瘋 的頭像
    張三瘋

    琅環福地

    張三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