豆腐腦─李姐
主廚的叮嚀:
北方的豆腐使用滷水作為凝固劑
滷水中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鎂和氯化鈣,它們在水中都有很好的溶解性,加入豆漿之中後能夠快速作用,把豆漿凝成固體
凝結之後的固體中還有許多自由的水,把它們放在木匣之中的話,那些水會流失掉一些,最後形成比較「硬」的豆腐,這就是「北豆腐」或者「老豆腐」
而南方在傳統上使用石膏來做凝固劑
石膏的化學成分是硫酸鈣,它在水中的溶解性比較低,加入豆漿之後凝固的速度比較慢,但是質地比較均一
凝固之後的東西被稱為豆花,還含有大量的水
把豆花放進木匣或者用布包裹起來,豆花失去許多水,變硬,才成為豆腐
最後形成的豆腐含水量還是比北豆腐要高,也就更「嫩」一些,這樣的豆腐被稱為「南豆腐」或者「軟豆腐」
內酯豆腐所使用的凝固劑是一種叫「葡萄糖酸內酯」的東西
這是一種天然的食品添加劑,從化學角度說是葡萄糖酸內部「自我鏈接」失去了一個水分子的產物
它溶解在水中之後,那個水分子「浪子回頭」而把「內酯」變回葡萄糖酸
葡萄糖酸是酸性的,會增加豆漿的酸度,最後導致豆漿凝固
這個水解-凝固的過程進行得比較慢,可以把豆漿進行超高溫滅菌,加入葡萄糖酸內酯,再裝盒密封
密封之後凝固過程慢慢進行,最後把所有的水都包括進豆腐裡
所以,內酯豆腐的含水量更高,從產率的角度說,同樣的豆漿,可以做出更多的豆腐來
因為可以在超高溫滅菌之後密封,內酯豆腐的保質期遠遠長於傳統豆腐
豆腐的「嫩滑」「軟硬」主要取決於含水量和凝固速度,這就不難理解內酯豆腐的外觀要比傳統豆腐好一些,質地也更加柔軟細膩了
因為內酯豆腐是外來的,也同時帶來了「絲絹豆腐」之類「洋氣」的名字
從凝固劑在豆漿到豆腐的過程中各自的作用不難看出,它們只是起了一個「組織者」的「紐帶」作用,並沒有從實質上改變豆腐中的成分
除去水之外,豆漿中的成分基本上都保留到了豆腐中,營養成分的差別只在於凝固劑本身
用滷水或者石膏來點豆腐,會引入相當多的鈣,從而使豆腐成為植物性食物中的「補鈣明星」
而葡萄酸內酯,在體內的作用跟葡萄糖類似,沒有什麼特別好處,也沒有什麼不好的地方
作法:
取水晶碗,加入250克黃豆清洗
加入水浸一晚,瀝乾
取調理機,加入黃豆(分三次)
加入1750克水(豆水比1:7,分三次)打成豆漿
以紗布瀝出豆漿
豆渣放入盤子備用
全部打好豆漿再次過濾
起湯鍋,倒入豆漿煮沸
倒入水晶碗中,放涼
再過濾
加入5克葡萄糖內酯拌勻
倒入成品碗中(半斤可作6碗)
入蒸鍋中小火蒸煮20分鐘
醬汁:
起鍋,加入少許花椒
加入2片香葉(月桂葉)
加入1個八角
加入小茴香
加入1個草果
加入1小片桂皮
加入適量水煮沸
瀝出,回鍋加熱
加入塩
加入雞精
加入適量醬油拌勻
取出蒸好的豆腐腦,倒出多餘水份
放上煮好的黃豆
加入榨菜末
加入蒜汁
加入蔥末
加入香菜末
加入韭花醬
加入辣椒油
加入香油
加入拌勻醬汁
加入白糖(參考)
油餅:
取水晶碗,加入3份的大米和1份的黃豆混合加水泡軟
取調理機,加入大米、黃豆、水機打碎成糊狀
加入塩和蔥段拌勻
用圓形鍋鏟裝適量黃豆米糊,放入熱油鍋中油炸
因黃豆米糊內氣體受熱會形成中間鼓起的圓形油餅
待炸至金黃色
取出瀝油可食用
完成